海南师范大学考研:雨露滋润 桃李枝头蓓蕾红——海南师范大学人才培养工作纪实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根本命题。

近年来,海南师范大学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密围绕教育的根本命题,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考研哲学类,将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工作,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创新苏州考研,突出师范特色,加强条件保障法医考研管综考研,答好“为海南自贸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师资和高素质专门人才”的时代答卷。

海南师范大学考研

截至目前,海南师范大学已累计培养十八万人才。

坚持党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领导

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障。近年来,海南师范大学牢牢坚持党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领导考研日语,充分发挥学校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重要作用,为人才培养指明前进的方向。

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学校将人才培养作为事业发展战略与规划的优先研究事项,在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年度党委和行政工作要点中都把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核心任务;加强对人才培养的组织领导,明确校党委书记、校长为全校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主管副校长为直接责任人;全体校领导身先示范,深入人才培养第一线,参与到教学检查、常态化听课评课之中,校领导年均听课48学时;校领导带头上思政课考研政策,2018年以来,学校党委书记李红梅通过“现场+网络直播”方式主持开展“万人同上一堂课”活动5次,其中题为《在党的领导下夺取战“疫”胜利 在时代大考中书写青春答卷》的宣讲报告获中宣部表彰为“全国优秀理论宣讲报告”。

把握人才培养根本方向。学校党委以学习为引领,建立党员干部常态化政治理论学习机制,在党委理论中心会议上多次专题学习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论述。面对海南自贸港建设和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背景,学校党委将“培养师范生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培养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身心素质、创新精神、实践本领等新时代素质,培养学生外语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游泳技能等海南自贸港特色素质”确定为人才培养的根本方向兴为考研,并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突破进行引导。李红梅在全校学习宣传贯彻省委七届八次全会精神大会上进一步明确国考研究生,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培养更多优秀师资和高素质专门人才是学校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最重要的贡献点。

保障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学校优化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激励机制,在酬金分配、队伍建设、职称评审、资源配置和业绩评价等方面向人才培养第一线倾斜,特别是出台了《海南师范大学教学奖励办法》,鼓励全校教师潜心教学。在财力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学校优先确保每年用于教学研究、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习和实验等各项人才培养经费投入海南师范大学考研,并保持了一定比例的持续增长。各职能部门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的中心,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完善服务功能。

海南师范大学考研

海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李红梅为全校师生讲授“开学第一课”。

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海南师范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坚持立德树人,强化德育。学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成立由李红梅任组长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近年来出台加强和改进思政工作的制度23项;积极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一体化工作体系,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全参与;全面提升思政课程质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五导一体”育人模式、“珍珠项链式”教学模式得到省委宣传部充分肯定;构建课程思政育人大格局,在全省率先出台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曲师大考研,推动实施“课程思政八大工程”,形成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课程思政”一体化局面。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并获批成为全省唯一的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单位。

坚持全面发展,强化素质教育。学校充分发挥文化育人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和艺术体育教育资源的优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积极创建文明校园;通过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实践能力;出台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考研346,设置劳动教育必修学分寄宿考研,通过理论教育与劳动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学生劳动教育。学校2018年获评“海南省文明校园”,2020年又荣获“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在近三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共摘得5项一等奖,名列全省高校之首西亚斯考研,学生获全国沙滩排球锦标赛冠军,成功入选全国20所开展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高校,获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入选全国首批100个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库,在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实现金奖零的突破。

海南师范大学考研

海师学生获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一等奖。

发挥改革创新的引擎作用

改革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一直以来,海南师范大学坚持以改革解决人才培养问题,以创新激发人才培养活力,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学校从2016级学生开始实施大类招生与大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将同属一个学科专业门类的几个专业归并为一个大类招生。同时,在学科专业门类招生的基础上,学生不再分专业培养,实行跨学院的“前期趋同山西考研网,后期分流”大类培养,主要采取“1+3”培养模式,学生按教育类、文史法类、数物信类、地化生类、管理类五大类第一年接受通识与基础教育以及学科专业的启蒙教育,第二年进入大类中的某个专业学习。2019年改革进一步深化,培养模式改为“1.5+1.0+1.0+0.5”模式,即1.5为通识教育阶段、第一个1.0为专业学习阶段、第二个1.0为教育能力提升和专业能力拓展阶段、0.5为总结提高阶段。大类招生与大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跨学科、跨专业、跨学院交叉复合培养,全面提高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的比例,扩展学生专业学习的自主权、选择权和多种学习经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真正体现“以生为本”。正如学校校长林强所说,“把成才选择权交给学生,这是大类招生改革模式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也是近几年改革最成功的亮点”。

随着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成效日渐显现。每一级学生大类分流人数占比10%以上,公共课和专业课平均绩点大幅度提高考研是大几,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考研率和获学士学位率均逐年增长,学生对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结果满意度达98%以上。2017级学生蒋星颐,高考时被第三志愿第六专业制药工程录取,进校后进入地化生类培养,在学习一年大类课程后,专业分流时选择了自己心仪的生物科学专业。通过努力,她发表SCI论文两篇重庆考研,并以专业第一的成绩保研到北京师范大学。她激动地说:“特别感谢学校大类招生培养政策,让我最终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走准了成长之路。”

创新教育教学改革。学校转变思想观念考研赵亮,从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灌输课堂向对话课堂、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转变,把沉默单项的课堂变成思想碰撞、智慧启迪的互动场所;革新考核方式,突出过程性、多样化、创新创业能力考核,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专业结构,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海南自贸港建设等新需求,建立专业预警和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内涵建设,对标教育部“双万计划”打造一流专业,引入课程新理念、研究新进展、实践新经验打造一流课程;完善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学籍弹性化管理、辅修、学业成绩年度报告及预警等改革配套制度。

海南师范大学考研

创新实践教学改革。学校依托大学科技园、顶岗支教等实践平台,构建立体化、全程性的实践教学体系。“立体化”即实践教学的类型包括学科专业实践、科研创新实践和社会实践三类,每一类又从实践教学内容、层次和形式三个维度进行改革与探索;“全程性”即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全面设计了不同层次、阶段、内容、形式的实践活动,使4年培养周期实践教学不断线。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双三制”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即内容上构建“通识型”“嵌入型”“专业型”三个层级的创新创业课程,方法上采用“课程教学—实践训练—项目训练”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式。

推进开放办学。学校与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开展全面合作,以学生互换、学生互认、见习实习等形式利用校际资源提升培养质量;紧抓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机遇,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电影电视大学、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美国德保罗大学等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东财考研,利用国际资源提升培养质量。

海南师范大学考研

海师连续15年组织优秀实习生到海南乡镇中学顶岗支教。

不断突出教师教育特色

教育兴琼是一批仁人志士的办学初心。海南师范大学始终牢记师范大学办学使命,坚持师范培养主业,努力办好教师教育。目前,学校有师范类专业22个,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5个,师范生人数一直保持在在校生总数的51%以上,这在国内众多师范大学纷纷“去师范化”的大背景下显得难能可贵。

推进“两个深度融合”。学校推进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与儋州市、定安县合作共建海南省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试验区,与海口市、儋州市等6个市县签署校地合作协议,在管理机制、文化建设、课程、教研、教学、师资培训、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协同创新广告考研,实现基础教育质量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双提升”。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教学方法,建设翻转课堂海南师范大学考研,开展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混合式、合作式、角色扮演式教学;实施教师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计划,推动在线开放课程广泛应用共享。

引领海南基础教育。2016年,学校开始招收海南省定向免费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实施小学“一专多能”卓越乡村教师培养模式。目前海南师范大学考研,该项目已连续5年招生,为海南乡村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教师考研多难,有效提升了海南基础教育师资队伍质量。在此基础上考研各科泰安考研,学校进一步调研,提出“5年内为海南定向培养1000名教育硕士层次中小学卓越教师”的计划。未来,海南师范大学将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引领海南基础教育。

服务海南基础教育。学校坚持终身教育的理念,通过“双五百工程”“周末流动学院”、国培和省培计划、教育帮扶与合作办学等形式、着力构建“职前培养—入职指导—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考研免复试,服务海南基础教育发展。学校平均每年选派1000多名师范生到市县顶岗支教, 培训乡村教师、校长7000多人次;目前通过合作办学方式托管陵水等地的9所幼儿园,选派博士教师对口帮扶琼中等县市幼儿园99所;上级领导对“双五百工程”专门做了批示进行经验推广,“周末流动学院”项目被省委、省政府列为《海南省中西部市县人才智力扶持行动计划》十大项目之一。

实现以才育才良性循环

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以才育才,助力实现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是海南师范大学党委班子形成的战略共识。学校充分利用“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海南自贸港面向全球招聘人才活动”等政策红利,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实施多元引人机制。学校通过实施待遇引人、平台引人、宣传引人、制度引人、感情引人、服务引人、口碑引人“七大举措”,实现人才发展新飞跃。2020年学校全球引才计划占全省总量1.1%,人才总签约率达97.89%考研补课,高薪人才签约率达144.73%德语考研,成绩优良。

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学校通过创新实施“刚柔并济”的灵活引才制度、推进职称评聘改革、推进目标考核管理和绩效工资改革、引进高水平人才团队等方式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了引人、用人的活力。2018年4月13日至今,学校已引进各层次人才388人,柔性引进院士11名(含外籍院士10名),建有院士创新平台18个,有7个团队成为2020年首批海南省“双百”人才团队。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为人才培养充分聚合力、添动力、增活力、提效力,形成了以才育才的良性循环新格局。

取得人才培养新成就

桃李满园,硕果累累。近年来,海南师范大学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先后取得国家级奖励341项、省级奖励760项。特别是2次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是历年海南省高校参赛最好成绩。先后有5名学生摘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考研查重,2个学生科研团队获评“小平科技创新团队”是当年海南高校唯一获奖团队。2016—2020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超过92%,连续5年稳居全省公办本科院校第一,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海师大毕业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敢于担当、业务精湛”。麦可思调查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总体满意度为93%以上。

应届毕业师范生教师资格证考试累计通过率超过80%。近5年,共有3200多名毕业生在海南省教育行业工作,学校毕业生到省内中小学任教占比30%以上,全省496所中学中,学校校友担任校长人数为285人河北考研,占57.46%。许多优秀校友在全国各地教书育人,取得优异成绩。云南宾川县育英实验学校常务副校长索懿、大理市北附育英实验学校副校长施啸林,因工作出色,2018年8月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他们自豪地说:“我们是海南师范大学毕业的。”

捷报频传,喜讯连连。学校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个;获国家级、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共34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1门。2018年获海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韩语考研,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海南师范大学考研,获基础教育类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是海南省获得最多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高校。2019年新增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1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申报国家一流本科课程4门。2020年获海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

雨露滋润,桃李枝头蓓蕾红。海师因海南而生山东考研,海师要为海南而兴!李红梅指出:“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为海南自贸港建设院校考研考研数学2,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输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本版策划/林蔚

本版撰文/林蔚 孙自强 李佳芯 曾丽芹

图片由海南师范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