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师范我从苦难中师生逆袭成大学教师师大翻译高中研究生中学...(津师范大学)





每每看到别人回忆儿时的文章,流露出的感觉都是在贫苦的日子里透着甜蜜和幸福。我很少去回忆小时候的事情,更不愿意提及小时候的事情。因为我很少体会到甜蜜与幸福,只感觉到辛酸和苦涩。
我出生在一个比较偏远的农村,家里十分贫穷,境遇非常糟糕,我这辈子都没有见过比这更糟糕的家庭。
父亲从我记事起,就行走不稳,只能呆在家里,基本不能外出劳作,而且身体每况愈下,到后来生活不能自理。屋里屋外的事情都是我那瘦小的母亲一个操持。
父母没有儿子,只有我们姐妹三人。那时我们年纪幼小,吃饭的人多,做事的人少,生活十分艰难。

我五、六岁就跟着妈妈和比我大2岁姐姐到田里地里干活。为了能让邻居家伯伯给我们家耕一天田,母亲带着我和姐姐给他们家插好几天秧,等到他们家什么都做完了,才会轮到我们家。
春天,田里泥水寒冷刺骨,但是天没亮就要出工;夏天,太阳晒得汗如雨下,还是要在田里插秧割稻;秋天,放学背着书包直接去地里, 妈妈去收棉花,一直要到看不见才会回家。冬天,寒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我和母亲拖着板车卖甘蔗。因为她没读过书,不识字也不会算账,我很小能算账也会认称,所以她卖东西都要带着我。

别人家的孩子玩的时候,我在干农活;别人家的孩子写作业时,我还在干农活;等到别人家的孩子都休息了,我才能写作业。那时候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可以不用干农活,像我姑姑一样在供销社当售货员,那样就不用风吹日晒了。可是我小学的时候成绩差得一塌糊涂,怎样才能当上售货员呢?那时的我很迷茫。
到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爷爷从姑姑家回来养病,经常给我讲故事,告诉我打算盘,他觉得我悟性不错,经常夸我,让我 他记数算数。后来我的数学成绩慢慢好了起来。
上初一的时候,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我竟然在班上考了第一名。初中三年,成绩一直都很好,每次考试在全校6个班中基本排在前五名。那时候英语成绩很好,初二开始每次学校英语竞赛,基本都是第一名。
我也无师自通地能自学英语,老师还没有上的内容,早已背得滚瓜烂熟。同学都极为佩服,我也十分的自豪。那时候就想,我长大了要做翻译,就是电视里面跟在领导人后面的那种翻译。
初三刚开始,家里不幸的事情就接连发生,父亲无法忍受常年病痛折磨,多次自杀,最后走了。母亲那时已有精神疾病多年,时好时坏,状况越来越糟糕,在离中考的前2个月,她也走了,留下我们三个孤儿,最大的才16岁,最小的才11岁,我还不到15岁。
那时候亲戚家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孩子,也没有谁收养我们,我和姐姐就自己种田种地,艰难地过日子。记得母亲去世的第一年,姐姐没有种菜,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是吃开水泡饭加一个腌菜。

那时我想考大学当翻译是不可能的了,我的唯一出路是考上中专,那样就会有一份工作。报志愿的时候,我填了中师,虽然这不是我的梦想,好歹当老师不用日晒雨淋。
中考的时候我感觉不太好,考数学的时候考着考着睡着了。我也是太累了,两个月来,每天都是12点多睡,5点多就起来,只要我挨着椅子就能睡着。
考前一个多月,还得了麻疹,整整耽误了半个月,麻疹好后,是将近一个月的咳嗽,本来就瘦得像非洲难民的我被咳嗽折腾得越发得消瘦。
经历这么多事,周围所有人包括自己都觉得很难考上,连班主任都不抱希望了,没人相信一个孩子能经受这样多的不幸和打击。
成绩出来的时候,我都不敢相信,740的总分我考了686.5分,超过分数线3.5分。后来被津市师范学校录取了,意料之外啊,大家都高兴坏了,爷爷躺在病床上,眼泪都流出来了。感谢父母在天之灵的保佑,让这个家有了一线希望。

1992年9月,我到津市师范报到,开始新的生活。师范的学习丰富多彩,跳舞、画画、唱歌、弹琴,各种各样的晚会和活动,我各个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各方面的成绩都比较优秀。
师范学校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那时候小学不开英语课,师范学校也一般不开英语课。
不过当时津市师范竟然有一位湖南师大的英语本科生教我们英语,我非常高兴,不过学了一年英语后,老师走了,就没有英语课了。我的梦想还是没有变,在师范读书时,我自己学完了高中两年的英语。

师范毕业后,我回到我的家乡,分配在镇上的中学(我的母校)教书。这对一个农村出来的中师学毕业生来说,是多么难得啊,同班的很多同学都分到非常偏远的小学。在长辈们看来,这是我最好的人生,也是对我最高的期待。
当时我自己也觉得满足,不过现实很残酷,那时候一个月才197元,买了一双鞋60元,做了一套衣服100元,一个月工资就没有了。
当时教委经常拖欠工资,等到年底才发一年的工资,平时只有去借钱,年底还了欠款,扣除了妹妹的学费,就回归赤贫状态。为了省点钱让妹妹读书,就天天吃食堂,食堂只有冬瓜南瓜,日子过得艰难。

开始两年,为了多赚一点钱,课上得比较多,本来身体底子就不好,没过一年,就开始出现咽喉炎,每月都发一次。我那时还不到20岁,自己像个中学生,很多男学生比我高很多,学生也不怕我,上课管纪律伤透脑筋,再加上住在学校教室的隔音室里,早晚学生打打闹闹,总是睡不好,后来开始失眠。
贫穷、生病、失眠、工作不顺心,消磨了我最初当老师的热情。一点工资仅够糊口,一间破屋勉强容身,一群熊孩子让你气得半死,满身尘灰,满面倦容,这是大部分的农村教师一辈子的生活状况,想想一辈子就过这样的生活,到死也不会有什么改观,一股悲凉之感油然而生,心里不甘啊。
那时候看电视上职业排名,大学老师以其高收入、高社会地位和轻松自由排在第一位。

我有了新的梦想,我不想当中学老师,要当大学老师,当我把我的梦想说给一位长辈听的时候,她正在喝水,还没听我说完,她一口水就喷出来了,没好气地对着我说:“你一个中专生,连高中大学都没有读过,你还想当大学老师,你怎么不上天呢。”此后,我再也不敢和别人说我的梦想了,默默地把它埋起来,那是1997年,我20岁。
从那以后,我买了国际音标的书,自己从国际发音开始学,然后自学完了新版初中英语和高中英语教材。
一年后的暑假,我去了湖南师范大学,我最好的朋友高高在那里上大学。每天我和她走在木兰路上,听着岳麓山上流淌下来古筝的琴声,看着绿树环绕的

校园里大学生在读书,我羡慕不已,他们多么幸运啊。心想将来我老了,回顾一生,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上过大学。

那时候高高在准备考研,我就和她一起去自习室学英语,半个月的时间,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我学了一半。我走的时候,她 我在一位研究生学姐那里借了全套大学英语精读,她告诉我,除了学精读书之外,还要听美国之音练听力。
我回去就买了一个德生的收音机,为了让自己少生病,我每天早起跑步,边跑步边听美国之音的慢速英语。
说实话,开始是一个单词都听不懂,也不知哪里来的信心,我就觉得我能学好(其实是生活所迫没有其他的选择)。
每天只要回到屋子里,就放着英语,也不管是否听懂。那时候疯流行英语,我买了卡片,天天在家一句句地背,把所有卡片上的句子背完了。用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学完大学英语四册后,期间考过一次四级没过,57分。
我又听人家说新概念英语很好,背完四册就可以考六级了,口语和听力也没有问题了。我就买了新概念英语,从第二册开始,一天一课的背,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基本背完第四册。
后来又听别人说考了英语六级就可以到沿海一带找到好工作,可以当翻译。2001年9月,我就准备考英语六级,买来六级词汇书和真题,每天100个的速度记单词,记过的单词用纸抄着,贴在墙上,每天回来一张张重复背完才能坐下。
每天一起来就听着英语,直到去上课,下课回到房子里同样如此,晚上睡觉也放着英语,大概4个月时间,六级每一个词汇我都能中英互译,都能听懂。
在此期间,还到文理学院去偷听英语六级的培训课,舍不得交培训费,查课的老师来了,就躲到厕所里。
2002年是我的幸运年,也是我的转运年,我考完英语本科文凭,考过了英语六级,英语从一个单词都听不懂到能听懂美国之音的标准新闻。查到英语六级考了65分时,我兴奋地抱着好友蹦了好久。这个证就像一对翅膀,让我有能力飞出这个贫穷落后的地方了。
2002年,高师大毕业3年,已在我们那个市的一中当老师,听说我过了6级,也非常高兴,当时她准备考研究生。
她就对我说,你的英语都过了6级,为什么不考研究生呢?
我说:我可以吗?你老公是师大的本科生,都考了3次才考上,我一个中专生,怎么可能?她说你英语过了6级,可以试一下吗?我觉得她说得 理。
2002年7月就准备考研,暑假看了两个月政治,基础太差,还好不懂就可以问高高。国庆后她老公 我买来专业书和历年真题。我当时计算了一下所有书的总页数,乘以3,除以离考试的天数,每天要看259页。
那时我每周有14节课,还要看学生早晚自习。所以每天剩余的时间不多,每天以超级快的速度看专业书,12点后才能睡。
为了防止别人发现我考研而讽刺嘲笑我,我把全部有考研字样的书,都用纸糊起来。报名时要找校长签字,一遍遍地恳求他千万不要把这件事情说出去。
复习了两个月,发现心理学的书太难了,看了三章,看不懂,在考前半个月,就放弃了。考试前两天,高高打电话给我,说要考试了。我说书都看不懂,不考了。她说,钱都交了,为什么不来考一下。我听了她的话,就去和她一起去考,同考的还有高高的两位同事。
考完之后她们问我有多大把握,我说0.001%的希望都没有。两个月后,高高打电话给我,可以查分了,我说不可能考得上,懒得查。她说考了就查一下吧。我就去查了分数,政治51、英语52、专业108和110,总分321。这个分数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啊,我人生的转折点啊。
高高兴奋地说有希望啊,比去年分数线高。漫长焦急地等待好多天,分数线终于出来了,单科划线51,总分300分,竟然上线了。后来问了排名,招十个人,我排名第十。

啊,我真的走狗屎运了。在复试时,印象最深的是师大张楚廷校长看到我的成绩,笑着说,你的分数好惊险啊!我说是的,他问我上过什么培训没有,我说,我就是一边工作一边自己看书,所以分数不高。他说,那你的考试能力很强啊。
我后来选导师的时候就选了张校长,很幸运没被他拒绝。收到师大研究生录取电话的时候,我兴奋地抓住在旁边的同事,又蹦又跳了十几分钟,她不停地问我,怎么啦,怎么啦,我都高兴得说不出话了,当时能理解范进中举后的为什么会变成那个样子。
6年啊,多少日日夜夜啊,多少期盼和等待啊,多少次失败和打击啊,多少嘲笑和讽刺啊,我终于成功了,终于可以飞出这个贫穷落后的地方。
师大三年后,我进入了长沙的一所本科院校工作,当年埋下的那个梦想终于开花结果了。9年时间,从中专生到研究生,从中学老师到大学老师;从毫无希望到美梦成真了。
梦想真像一颗种子,种在我们的心里。你的梦想有多大,你的舞台就有多大,你的梦想有多远,它就能带你走多远。只要你够努力,只要你敢于尝试,那些不可能都将变成可能。那些打不垮你的磨难,那些压不倒你的伤痛,都将使你更坚毅更强大,变成你追求梦想的动力。我从小体弱多病,父亲经常背着我在南京的各大医院求医,试了很多方 法,吃了很多中药和各种各样的偏方,也不见效,所以我立志当一名医生, 希望不仅能治好自己的病,也能 助别人解除疾病的痛苦。
经过十年的寒窗苦读,我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武汉同济医科大学, 这是一所有着悠久传统的医学院校,严谨、求实的学风让我打下了扎实的基 础。毕业之后,我又考入了上海医科大学,师从中山医院的蔡映云教授,他非常和蔼可亲、举止儒雅,对待研究生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做事情一丝不苟, 我写的每一篇综述和文章,他都逐字逐句地修改,直到满意后才能投稿。除了蔡老师之外,上海中山医院肺科还有许多全国知名的教授,每次疑难病例讨论,教授们都会给出关键的意见和精彩的点评,使我们受益匪浅。我在那里度过了硕士、博士六年难忘的时光。
毕业之后,我首先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呼吸内科工作, 从一名普通的住院医师,逐渐成长为一名副主任医师。在 2011 年,我作为呼吸内科的学术带头人,被引进到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简称“五院”),我希望能在这做出一番事业,开创一片新天地。

在五院开创新天地
在来到五院的这些年里,经历了许多风雨,有苦亦有甜。刚来时,科室的情况不容乐观:医生短缺,缺乏凝聚力,人心思动,许多医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很迷茫;临床技术水平低,大多数是老年患者,一住就是 2~3 周,气管镜检查等技术开展极少。这些对我来说都是从未遇到过的挑战,因为我以前也没有任何的管理经验。在度过短暂的不适应后,我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针对科室的现状,我制定的管理原则是:奖罚分明,以奖为主;以身作则,敢于担当;临床科研,两者并重;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首先,以临床为抓手,不断提高诊疗水平。我们积极开展纤维支气管镜、 ct 定位下经皮肺穿刺、睡眠呼吸监测、肺功能等技术,努力提高诊断水平; 每周开展业务学习,包括临床最新进展、指南解读,以及病例讨论,要求每位医生都精心准备,积极发言。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的门诊量从2.5 万人次 / 年增长到9万人次/ 年,平均住院日缩短至 8 天,而且临床病种丰富, 疑难病例增多,如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原发性肺淋巴瘤等病例还参加了 上海市的临床病例讨论。同时我们也深入社区,开展各种患者教育,开通科室微信公众号,介绍科室的发展动态和疾病防治知识,患者和老百姓对我们 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明显提高。
其次,在科研方面,我不仅自己积极申请各类科研项目,还指导和 助 其他医生如何写标书、做试验、写论文。在过去几年里,我科获得了包括各项课题十余项,科研经费 300 余万元,发表文章 20 余篇。在全科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下,我科不仅成为了五院重点专科,也成为复旦大学的“985”优势学科、 上海市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并在 2018 年成为全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达标单位。由于我在科室管理和医教研方面取得的成绩,我也获得了上海 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闵行区领军人才以及上海市“优秀青年呼吸医师”等光荣称号。

发现第一例人感染 h7n9 禽流感病例
在来五院的 9 年时间里,最难忘的还是在 2013 年初。当时我们收治了一 家三口先后起病、症状相似的重症肺炎患者,考虑是不明原因病原体的感染。 由于害怕是类似于 sars 的一种呼吸道病毒感染,所以恐慌、谣言弥漫在整 个科室、整个医院。许多医生由于担心传染给家人和孩子,而不敢回家。但是作为医生,我们必须无所畏惧、挺身而出。值得欣慰的是,所有医护人员没有一个退缩,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和压力,战斗在治病救人的第一线。
为了明确到底是什么病原体感染,我迅速启动会诊程序,并将病例的标本送至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病原应急检测和生物安全部进行重点检测。 这一家三口最早发病的患者因抢救无效而死亡,为了明确死因,我与家属在医务科沟通了两个小时。在获得家属同意后,冒着极大的风险为死者做了肺 穿刺,取了一部分标本送检。
在那段时间里,我们承受了难以想象的压力,每天晚上我都与公共卫生中心的胡芸文教授沟通,探讨实验检测的结果,并相互鼓励。经过不懈地努力, 最终我们发现了一个新型人感染的禽流感病毒——h7n9 病毒,这是一个多种基因片段来源的新的重配病毒。作为发现者之一,我以并列第一作者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新型人感染 h7n9 禽流感病毒 的论文。
这个新型流感病毒的发现,为国家能及时控制疫情、为保护人民群众的 身体健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世界卫生组织(who)也赞誉中国的h7n9 禽流感疫情应对堪称“典范”。

我也不曾想到这样一个重大的科学发现,会发生在我的身上,或许有人 可能会说是我的运气比较好,因为这是一个偶然发现,但我想说的是:机遇不会青睐一个没有准备的人。我曾经在美国新墨西哥洛夫莱斯(lovelace)呼吸病研究所进修一年多,主要研究的就是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免疫调控;而且我们一直与上海公共卫生中心的胡芸文教授、上海医学院分子病毒研究所的袁正宏教授保持着密切的合作,一直开展着国家重大专项有关呼吸道病原体的监测。我想这些都是 h7n9 病毒能及时发现的重要基础。
2018 年 1 月 8 日,我怀着非常激动的心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由于我在 h7n9 病毒的发现过程中,提供第一手的标本和临床资料,在第一例人感染 h7n9 禽流感病例的发现和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参与共同申报的课 题项目“以防控人感染 h7n9 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在李兰娟院士和各位领导专家的支持下,获得了2017年国家科 技进步奖特等奖。这是我们医院、闵行区、复旦大学获得的第一个医学类的国家科技大奖。
阳光总在风雨后,在成长的道路上总是崎岖坎坷,但我想只要持之以恒, 并且抓住机遇,那么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今后我会继续在呼吸医学的事业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