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生物考研:一线探点|四川大学教授郭俊凌:把国际一流科技创新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带回家”




四川在线记者 李寰 摄影报道

【亮点点击】

近年来,我省出台多项举措支持高校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队伍。比如,重点支持高校引进培养顶尖(A类)、领军(B类)、拔尖(C类)、储备(D类)4类人才,原则上按每人5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20万元标准对相应学校给予一次性奖励。

各高校也出台了不少“硬核”政策。从2017年开始,四川大学深入实施“人才强校计划”,先后出台了“全球英才汇聚工程”、“四川大学双百人才工程”等举措四川大学生物考研,从经费支持、平台建设、生活待遇等方面,全方位为人才提供保障。截至2021年12月,四川大学已有高层次人才603人。

【“脉动”故事】

12月28日,记者在四川大学皮革楼的实验室见到郭俊凌,他正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所合成的生物质新材料。实验室里“人丁兴旺”,十多名穿着实验服的专职科研人员与博士硕士研究生们各自忙碌着。

郭俊凌自豪地说:“我所带领的生物质先进材料中心团队现在已有超过30多名成员,多项科研成果发表在世界顶级期刊,其中部分较为成熟的技术正在进行科技成果转化。”

四川大学生物考研

年仅33岁的郭俊凌是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教授、博导,也是川大最年轻的博导之一。他先后在四川大学、墨尔本大学、哈佛大学学习、工作,具有材料科学、化学、生物医学等多学科背景知识。两年前,离开哈佛大学四川大学生物考研,全职加入川大。

郭俊凌说:“成都是我的家乡,她就像一位母亲见证了我的成长和求学之路。在海外的十年,对家乡成都的思念始终伴随着我,我也时刻关注着成都在经济、文化、科技多方面的发展。回到母校四川大学,我把国际一流的科学研究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带回家’,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发展机遇,组建了生物质先进材料与纳米界面研究中心。”

郭俊凌说,进入川大之后,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大学以及华西医学平台让科学创新的思想可以腾飞,他可以充分利用并发挥多学科交叉的优势,率领团队通过创新引领、绿色发展,推进我国轻工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实现医工结合的融合式发展。

郭俊凌举了一个例子,植物单宁本身是用于皮革鞣制的一种天然化学品,团队将植物单宁运用到生物医学、环境能源等领域,取得了具有系统性和原创性的成果,开创了植物单宁基新材料的创制和应用方向。将植物单宁构建成为纳米涂层,可喷在口罩、皮肤、环境表面上有效地杀死新冠病毒及其他致病微生物四川大学生物考研,这是郭俊凌团队与湖北疾控中心(生物安全防护三级P3实验室)合作的研究项目之一,郭俊凌与华西附二院合作者共同创立了邦家生物四川大学生物考研,该技术作为AntibiomaxTM(爱宝麦消杀喷雾)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并获得了成都市“蓉漂计划”国家级领军人才创新创业计划和高新区产业教授项目的支持。

郭俊凌还介绍了另外一项研究成果 —— 利用自然界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替代高碳排放能源材料。他们从植物中提取了鞣花酸单宁,通过分子设计及重组,制备了高性能钠电池负极材料,在电池充放电性能方面实现了世界领先技术,有望替代传统负极材料的高碳排放生产过程,该项研究以在线封面形式发表在《科学》子刊《科学-进展》。

【感言】

郭俊凌:

在回国的两年里,无论是基础科学研究的氛围,还是创新技术转化的土壤,我感受到了家乡为高层次人才的科技创新与技术转化,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我希望在未来,能更好地为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发展贡献更多的科学原创性创新,和以科技为驱动模式的经济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