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招生目录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2020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复试...






原标题:考研招生目录 考研真题 考研参考书 2020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 复试分数线 经验






1、新闻学专业:
新闻学 是研究 新闻事业 和新闻工作规律的科学。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的一门科学。它研究的内容是新闻理论、新闻史和新闻业务。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是: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培养具有新闻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策划、编导、制作等基本技能,具备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宣传部门及各企事业单位从事编辑、记者、媒

介经营管理、音像策划、广告制作等素质的现代传媒人才。
记者、编辑、管理人才以及新闻教学和研究人才
1.应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
2.应具备系统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
3.应具备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新闻、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学高级专门人才。
2、招生情况19年 2.1 新闻学2019目录


2.2 考试参数书
我们独峰教育,根据近几年来考研结束后的相关考试信息,经过多名资深教师分析,给出以下的参考书,以供大家参考:
712 新闻传播史论
《中国新闻史》哈艳秋
《外国新闻史》李磊
《新闻理论》 雷跃捷
《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
《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
《传播学总论》胡正荣、段鹏
《中外广播电视史》郭镇之
《新媒体概论》宫承波
《网络传播学概论》彭兰
《媒介批评》雷跃捷
815 新闻实务
《新闻采访学教程》梁一高
《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
《新闻编辑学》谭云明
《现代新闻业务基础教程》王灿发
《新闻评论写作教程》王振业、李舒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王振业、李舒
如果有不懂的可以咨询中传的相关老师或者我们,都会给你答复。
2.3 复试分数线


2.4 真题

以上为往年部分真题,仅供大家参考,因为关于真题部分,由于真题一般考完就封挡存放,学校也一般不会随意泄露出来,而网上的大家也不能随意相信,所以如果真的有需要的同学,可以联系我们,我们会尽量帮你找一下。
3、经验 个人基本情况,非应届考生,2018年毕业于西南地区某双非院校,新闻学专业,报考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学硕拟录取。我在大四时决定考中传,然而集齐备考“装备”后,因种种原因懈怠直至败北,故无颜称之为“一战”。心有遗憾,所以毕业工作后辞职,9月沉下心来再次备考。关于中传新闻学考研经验的“12345”,即一个核心、两个关键、三大法宝、四门科目、五种能力。备考策略因人而异,以下内容纯属个人认知,仅供参考。
我认为,新传

学子基本的专业素养,涵盖审时度势的洞察力、一见就灵的判断力和沙里淘金的辨析力,而备考新传时需要的专业素养则囊括新闻素养、新媒体素养与政治素养。新闻学是知行合一的,新传考研也应该是灵活的,阅读参考书目,背诵重点笔记,关注时事热点……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家事国事天下事,学新闻切记不能闭门造车,从2019诸多院校新传考研的真题就可以看出,时代变了,考察越来越灵活,新闻传播考研的参考书目更新的速度也跟不上传媒生态的变化速度,而考点则藏在时时更新的热点里。以个人为例,平时及备考期间养成了系列习惯,包括早起听人民日报新闻早班车,午间听新闻和报纸摘要,碎片时间刷公众号,晚饭后在报林读《人民日报》,新闻评论与新传考研公众号则成为我的“新闻夜宵”。此外,每周末必看白岩松主持的《新闻周刊》,印象深刻的是,11月关于金庸逝世的那期“视点”,我恰好截图保存了金庸的办报经历,也正是考场上712名词解释《明报》的答题灵感。而考纲之外的无冕之王,则是本科期间阅读课外书时有所了解。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新闻学的学习是“润物细无声”的,你需要在掌握基础知识之外,广泛涉猎,将新闻传播嵌入自己生活的罅隙,锻造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新闻敏感。同时,以政治素养为核心,在众声喧哗中力求思想独立,并尝试用新闻传播的视角去洞悉世界。
关于备考规划
备考如同作战,不论是“持久战”还是“速战速决”,备考规划是决定你胜战与否的关键因素。备考规划要点有两方面,一是战略,需要结合自身情况与目标院校从全局考虑谋划,由此制定实现目标的具体规划;二是战术,在这里主要指“软实力”,即方法论层面的备考规划,如基本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与后期的应试答题技巧等。
在9月全身心投入备考之前,我花了两天时间完成一份“cuc复习总规划”,包括参考书目统筹、四门科目复习要点、院校信息收录、时间安排、目标定制与成功率等。其中,复习安排上我将备考分为三个阶段——基础阶段(40天)、提高阶段(40天)与冲刺阶段(30天),具体时长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但复习要体现出阶段性特点,如我在提高阶段的重点就是“结合考纲,制作专题;真题练习,论文研读”。计划执行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并每周或每10天做一个复盘。
关于心理建设
在反思了自己之前的“弃考”心理历程后,我认为心理建设是直接影响复习效果与最终成败的关键因素。“给自己留了后路的,能考上的几率远低于那些孤注一掷的人。”所以,认定目标后,就别给自己留后路,以务必实现的心理沉下心来心无旁骛地学习。辞职后,我常常用来警醒自己的就是“如果考不上,这辈子就没机会好好读书了。”另外,虽然不是唯心主义,但并以积极态度进行心理暗示也是可取的。认定考中传后,我的手机壁纸是录取通知书,聊天背景是广院景色,闹钟时间是7:12和8:15,手机壳也是定制的“中国传媒大学”,甚至连做个美甲也不忘画上cuc……一句话,考研心理暗示就是将目标院校当作闪闪发光的信仰一样,坚定并努力地做一位“追光者”。
心结于一,广中求深
三大法宝:参考书、论文和真题
参考书:众所周知,中传的参考巨多,零零总总20余本,但是不要畏惧,有些书过于陈旧,并且教程类的书难度不大,所以读起来是很快的。相信大家都有一份详尽的书单了,我在这里就不一一罗列,但建议根据重要程度分类阅读。我将参考书分为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学、网络传播与新媒体以及新闻实务五个版块,广电史论也涵盖在内。
1、关于712新闻传播史论的书目,新闻史的两本书必读,新闻理论三本书互作补充并形成体系,而传播学在真题中的分值越来越大,近两年都直接考了论述题,所以考新闻学的同学也要重视。我在备考期间4本传播学都读了,建议以其中一本为核心,其他作补充并合并同类项,重要的是要以考纲为导向,比如2019年真题的最后一道论述题“试论述传媒对现实的建构”正是考纲传播学部分传播效果第17条“媒介对现实的建构”(考试大纲划重点)。最后,网络传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能重来,我要读彭兰”,可见《网络传播概论》地位之高,即便是考纲之外的内容也要精读。由于内容精彩,文笔也好,从拿到《网络传播概论》到复试结束,我前后读了4遍。2、关于815新闻实务,采写编评四大业务基础在参考书中体现也十分明确,如果是跨考,建议还是四本书一一熟读,如果是新闻专业出身战线又不长的话,读读王灿发老师的《现代新闻业务基础教程》即可,可以说是四本书的浓缩版。写作方面,学习消息与评论写作,《新闻写作教程》值得好好琢磨,里面许多理论与实践案例都可以结合消息评论练习使用。采访与评论的两本书,个人认为重要性不高,可以快速阅读,实务练笔高于书本知识。此外,编辑学主要考名词解释与简答,需要掌握书中重点知识。3、最后,提到参考书还想特别强调一下配套资料的选择。如果说中传新闻的参考书是满汉全席,那么配套资料就如同不失营养的压缩饼干。为了节省做笔记的时间(偷懒),我用的是传媒考研学长的abcde全套资料,因为他在独峰授课,所以他按照考纲编写了一份,内容详尽且有主次,有需要的同学可以维信考研臻选,同时也用了一航的红宝书,主要用来背诵新闻史,与学长的资料互作补充。
论文:当参考书目不能为我提供信息增量后,论文的学习就占据了我备考期间的“半壁江山”,在9月正式备考前就将论文提上了议事日程。断断续续、前前后后大概读了200余篇论文,甚至立了一个12月之前读完中传新闻学院及相关导师近年重点论文的flag,当然也不会落下核心期刊和其他院校导师的前沿论文。回顾备考过程,可以说论文是我备考中传的第一法宝,论述题答题方法、语料、案例等都可以在阅读论文的过程中get,不经意间还可以领会到导师的出题意向。当然,我并不是推荐初试时就需要详尽了解导师论文与研究重点,只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考研如同与命题人之间的博弈,提前学习导师论文,不失为一场“精神交流”,有益而无害。
论文阅读工具,我习惯用ipad中的notability,方便勾画和做笔记,且主题与分隔条的创建功能有助于制作专题。阅读方法层面,自命名论文“树型阅读法”,即按照树干(题目、摘要、关键词)——树枝(框架与标题)——枝叶(正文内容)的顺序分层次阅读。论文阅读,一重“看”,看作者如何进行论述与框架的建构;二重“用”,所谓学以致用,“看”注重的是“是什么”,“用”则涉及“为什么”,可模仿学习论述思维与论文语言。11月的最后一天,我如期完成了论文收尾工作,并按照10个专题整理成册后打印出来,共计137页,10万余字。这本个人论文专题册伴随我走到了复试,也潜移默化成为我初试复试考场上的答题“神器”。
03
真题
真题在手,中传我有,真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两年前中传考题的重复率是较高的,考察侧重点也明显,比如舆论引导、政治传播、网络治理。但是,从目前的考情来看,中传新闻学真题不按“套路”出牌了,相比以前的中规中矩有规律可循,现在的考题更为灵活且切合学界与业界热点。真题的研究与练习贯穿的我的整个备考过程。备考初期,我准备了三份真题,一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近20年全套中传新闻学真题(学姐分享),二是按照题型与版块整理的2003年~2018年的中传新闻学真题(自己用幕布制作,合并同类项的过程也会发现一些出题“套路”),三则是其他院校2018年的新闻传播考研真题,从已有的资源库里筛选出一些与中传真题风格相近的题目制作成个人真题题库,以便后期思考与练习。关于以上三套真题的使用,一方面,分析考点,可做思维导图,并分析出题思路与积累技巧。另一方面,勤加练习,在基础复习阶段结束后,强化阶段进行单项练习,即挑选重点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题限时练习,到了冲刺阶段,便需要整套模拟,可以从已有题库里挑选组成一套题,也可以尝试自己出题。按照所述方法,我在考前练完了中传近5年的全套真题,并根据答题要点自己批改打分。另外,我也报了独峰的答题班,练习中传及其他院校的代表性真题,独峰的学长学姐的批改反馈更为专业和客观,同时也学到了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与方法。综上,参考书、论文和真题是我在备考中认为重要程度高的“法宝”,实际复习过程可根据需要和兴趣灵活增减。比如,广电部分的书我觉得不重要,就采用泛读法或直接忽略,而去阅读《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18》等更契合当下的书。我想,考新传的“难”在于无限的潜在考点与有限的备考时间之间的矛盾。那么,如何平衡知识广度与深度呢?或许,心结于一,广中求深,是最好的备考姿态。
统筹兼顾,主次分明
相信报考中传新闻学学硕的同学到了这个阶段都知道这四个数字的含义,公共课决定你能不能考上,而专业课决定你能不能考高分,所以,四门科目需要统筹兼顾,主次分明,才能成功上岸。这部分主要谈谈两门专业课的总体要求与备考策略,而关于公共课,虽然战绩不佳,但还是想简单分享一下备考心得与血泪史。
p.s.四门科目投入时间比重——专业课:政治:英语= 3 :1:1。比如,一天学习10h的话,专业课6h,政治、英语分别2h,并且随着考试倒计时递减,两门公共课时间呈负相关,政治时间增多,英语反之。
01
专业课
一、712新闻传播史论
【总体要求】新闻史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为学习目的,新闻理论、新媒体概论传播学概论则需要在熟练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研究方法之外,通过思考与练习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备考策略】基础知识(30%)+论文专题(30%)+真题练习(40%)
712是理论属性,而理论素养的养成,既需要熟知基础知识做到信手拈来,也需要结合学界最新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理论体系。比如,江湖传说年年必考的舆论,在掌握舆论、新闻舆论、舆论监督、新闻舆论监督要点之外,还要思考彼此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而马新观(如果觉得抽象的话,可以翻一翻《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传高晓虹老师主编的新闻报道经典案例评析),熟背横纵向知识外,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传播的系列讲话也是不可或缺的。备考过程中,我在712上花费的时间与精力最多,不仅是考纲知识的背诵,还有真题的反复练习与打磨。
二、815新闻实务
【总体要求】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新闻业务(采写编评)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及具体要求,具有良好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具体的业务实践。
【备考策略】实务练笔>热点专题>理论背诵
815是实践属性,书本中的知识易读易理解也易背诵,但是,即便是把大纲词条知识背得滚瓜烂熟,也难以通关。我认为,新闻实务,得消息评论者得天下,一定要动手勤练习,消息一周一练,评论两周一练。同时,有反馈才能发现问题,可以请人帮忙批改,虽然本科期间已经写过许多消息评论,但由于新闻素材的时效性,我在10月还是选择了独峰的班。既然是实践性的,热点案例则是新闻实务的灵魂,人工智能、媒体融合、媒介新技术变革等是必备的热点专题。在理解知识与业界案例的化学作用下,背诵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上图为考前倒计时两周我的专业课模拟试卷
一言以蔽之,新闻史重史实,理论类“学理化”,重理解,新闻实务则重案例,三者相互交融,有机统一。另外,答题技巧不提倡“拿来主义”,建议冲刺期在真题练习的基础上自己总结,才能在考场上应用自如。
02
公共课
有学姐在了解我的成绩后,调侃说我是被公共课耽误了。我的政治和英语成绩并不理想,但是血的教训是考试当天的状态非常非常重要。考试头天晚上,生病、焦虑加上失眠,我在半夜吃了助眠药,以至于第二天昏昏沉沉一整天,刚上考场甚至连准考证号都写错。最后的结果也与自己预估的相差甚多,好了,废话不多说,直接讲讲我的公共课经验。
一、101思想政治理论
因为基础不佳,我对政治的重视程度高于英语。买齐“装备”后,9月开始与专业课同步复习,同样分为基础、强化与冲刺三个阶段。我的政治的备考心得可以总结为三点:一是一定要准备一本专属的政治笔记本,方法论、重点知识和错题都可以总结在一个本子上;二是资料不要贪多,有句俗话,瓦匠多了,盖歪房子,过载的资料只会降低知识的“浓度”;三是紧跟肖大大,熟知肖八,熟背肖四。
【资料选择与使用】
1、第一阶段(40天)——基础
参考资料:考研《精讲精练》、《1000题》、考研课程
按照马原、思修、史纲、毛中特、时政的顺序,看一章《精讲精练》做一章《1000题》(答案写在白纸上)。在这个阶段我也选择性听了考研的课程,幽默风趣的授课风格为备考生活添色的同时,也确实是在这里攻克了马原的许多难点,忍不住强调一下,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一定要用心学懂,不仅有助于政治,还能在712上发挥作用,2019年的真题就充满了辩证法的气息,比如,新闻真实与新闻事实的异同,新闻自律和新闻他律的关系。
2、第二阶段(40天)——强化
参考资料:《1000题》、《命题人讲真题》、考研背诵手册、肖八
一轮复习结束后,开始二刷《1000题》,还是会以跳读法先读《精讲精练》,然后按照几章或一个学科一起做(直接写在习题册上)。这个阶段做题速读明显加快,边做边总结错题笔记,结束后复盘开始做三刷《1000题》,只做错题,必要时直接剪下来,贴在笔记本的错题集部分,以便冲刺期复习。这个阶段我还用了考研的背诵手册,结合自己第一阶段的笔记,补充记忆重点知识。
3、第三阶段(30天)——冲刺
参考资料:肖八、肖四、徐八、历年真题、任燕翔主观题
进入冲刺阶段,为了保持题感,我几乎是一天一套做试卷的选择题,掐时间闭卷练习,并结合错题情况发现知识盲区和总结一些小技巧。另外,主观题也是冲刺阶段的复习重点,我选择性听了任燕翔的主观题课程,在12月背诵肖四之前,按照任爸的背诵方法背完《主观题宝典》,形成知识体系后再背肖四就容易多了。
二、201英语一
我在大一时通过四六级,有一定基础,且在大三时上过学校专设的考研英语课程,所以,在战线不长的情况下,相较于政治,英语我并不是很上心,但全程也做了四遍近10年真题,2009年之前的也做了一遍。建议留出近两三年的真题,12月时用作模拟考题。回顾整个备考过程,个人认为英语备考最为重要的是研究真题,这个过程可以贯穿单词、句子、篇章布局与选项分析。
资料方面,主要用了张剑的黄皮书,他的真题解析全程使用,后期刷真题可以直接打印或者单独购买真题册。大小作文的话,我用了潘斌的九宫格和何凯文的高分写作攻略,读完两本书后,再结合自己的作文笔记,制作了三份大作文“模板”,并灵活使用,从倒计时70天开始,每周大小作文各写一篇。
另外,英语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建议日常生活中进行刻意练习,保持语感。不论考研与否,我习惯每日单词打卡,百词斩、拓词、扇贝等都使用过,碎片时间中,也会读读cgtn的英语新闻,听听网易云音乐中bbc新闻100篇和世纪高教的英语真题朗读……
厚积薄发,功不唐捐
五种能力:阅读、笔记、背诵、自省与自控力
01
阅读能力
新传考研,尤其是考参考书有一捆的中传新闻,阅读能力是备考“软实力”中第一重要的部分。为了避免“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的困境,掌握一些使用的阅读技巧也是有必要的,在这里推荐商务印书馆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和中信出版社的《高倍速阅读法》。学习两本书的阅读方法后,再结合我的“树型阅读法”,我大概在15天左右将中传新闻学参考书过了一遍,从去年9月初试备考到今年4月复试结束,在论文之外读完了约40本专业书籍。总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提高阅读能力能让考研学习事半功倍。
02
做笔记的能力
关于做笔记,首要需要厘清一个理念——笔记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其次,千万不要抄书,低效率且效果不佳。再则,关于手写还是做电子文档,可凭自己习惯选择,但我更推荐电子笔记,因为手写记笔记有三大不足:一是低效率、高耗时,二是无法修改增删,三是无法索引。备考期间,我前期用幕布做基础知识笔记(一键生成思维导图,便于复习),中期用wps做专题、热点集、语料库等,后期则用思维导图画几个重点知识导图。12月之前,完成所有部分后将个人笔记打印出来并分类装订成册,以便复习与背诵。最后,笔记最好用活页的方式,方便随时增减和调整顺序,打印的笔记也可以打孔后自己diy装订。
03
背诵能力
个人认为备考中传新闻是“三多两慢”,“三多”包括参考书多、要背的知识多、竞争对手多,而“两慢”就是复试慢、出通知慢(再多再慢也要依然深爱呐~)。关于背诵能力,当然也是有章可循的。其一是毅力,最好养成每天背书的习惯,不论时间长短,日积月累保持知识输入的“仪式感”,书会越背越薄的。其二是技巧,比如新闻史的背诵可采用时间轴记忆法,新闻理论在理解的基础上使用关键词记忆法,而传播学的话,我使用了树型记忆法。712新大纲词条共384条,不论考题“超纲”与否,还是需要费一番心思与时间用心背熟的。关于背几遍合适并不是问题的核心,重要的是,理解才能记忆,融会则能贯通。另外,专业课的背诵推荐学科搭配,比如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学+新闻实务,偶尔还能碰撞出知识之间的火花,可以一个周期(10天或15天)完成一个部分,依次滚动式背诵。
04
自省能力
“吾日三省吾身”,我认为考研的“三省”,一是反思计划执行情况,二是反思学习质量与专注程度,三是反思心理建设。举个例子,我每天晚上会在自制的“study planner”里写上第二天的学习计划,当天学习结束后,用时间轴手账本(国誉自我)回顾今日历程,结合两个时间工具,总结有效学习时间、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记录一件正面情绪的小事。自省工作,简单来说就是总结与计划,分别以每日、每周和每月做一个小结,有助于评估学习效果,改进学习方法。
05
自控力
人类的本质是懒惰,所以偶尔偷懒(不能太过分)也是可以接受的。我起初也是懒癌加拖延症晚期患者,后来通过具体的时间规划与严格执行等外力与内力治疗手段逐渐自愈。自控力不足的话,推荐阅读《自控力》和《拖延心理学》,这些书都不是鸡汤,而是从科学与理性的角度帮助你更正确的认识自己。实在不想学习的时候,跑步也是很好的解压方式。在需要耐住孤独的备考中,提高自控力,才能学会接受相互冲突的自我,并将这些自我融为一体。
许多人总说“风雨中传路”,而我认为,备考中传应该是欢欢喜喜的。11月,我有近一半时间没有早起(感谢研友占座之恩),压力大的时候也会去看个电影、吃个火锅,但正因体会到备考的乐趣,我从未出现过厌学情绪和心态崩溃。在不断地推倒与重建中,当你能逐渐控制好自己的注意力、情绪和欲望,相信考研定会成为你人生中美好而辽阔的一段经历。
后记
2月15日13:57,看着中传研招网上一串数字,心跳持续加速,时间静止60秒后,我在纸上写下:“冬天已往,雨水止住过去了。重生。”
4月15日20:44,中传终于发出关于查询拟录取结果的通知。在经历了12天患得患失的日子后,我反而十分平静,看着手机里爆炸的消息,“我想睡个安稳觉”,于是关了手机,直到16日早上8点才做好心理准备,查询到“拟录取”的结果。
“只要足够热爱,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善始善终,这一次,我没再放弃。终于,从2016年认定新闻这条路开始,跑完了我的“中传马拉松”。
最后,想用山本耀司的一段话结束这篇洋洋洒洒的万字经验贴。
“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
我向往的自由是
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的更广阔的人生
那样的自由才是珍贵的有价值的
我相信一万小时定律
我从来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灵感和坐等的成就
做一个自由又自律的人
靠势必实现的决心认真地活着”
这就是我的一点点心得,希望能对学弟学妹有帮助,也预祝大家成功!随着2020年考研的日益临近,如果你还有什么有关于考研的问题,可以随时咨询我们,我们都会在第一时间为你解答;最后,我们在这里祝愿考研学子们一帆风顺,金榜题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