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引流装置植入术、人工智能诊断青光眼和如何培养优秀研究生...(肺部引流装置)






原标题:张秀兰教授谈引流装置植入术、人工智能诊断青光眼和如何培养优秀研究生



编者按

在第十二届全国青光眼大会上,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张秀兰教授在“房水引流装置植入手术”视频演示环节展示了精彩的手术视频,并就引流装置植入手术的关键和注意事项等做了讲解。在青光眼相关新技术专题论坛,张教授还发表了《基于 ai 的青光眼视野与眼底照判读的研究进展》的精彩演讲,分享了其相关研究成果。

会后,《国际眼科时讯》有幸邀请到张教授,关于上述热点话题在此进行深入探讨,张教授还分享了其培养研究生及在科研工作中的一些心得体会。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引流装置植入术的优势和标准

房水引流阀植入手术主要有三大优势,一是有明确的降眼压作用,二是与其他滤过性手术相比,其瘢痕化风险性更低,三是对于一些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出色。

由于以上三大优势,房水引流阀植入术目前已成为临床上某些特殊类型青光眼(主要指难治性青光眼)的首选方法,得到国际国内的一致认可。目前已有研究指出,该术式应用于儿童和年轻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等瘢痕化风险较高的患

者,也有出色的表现。

关于其选择标准,张教授指出,采用常规滤过性手术具有较高瘢痕化风险的病例,包括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多次常规小梁切除手术失败的、360度结膜瘢痕化、无晶体/人工晶状体眼、儿童青光眼、葡萄膜炎性青光眼等多种难治性青光眼,都推荐首选选择该术式。此外,对于采用常规滤过手术并发症风险较高的病例,如高度近视眼、外伤、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水眼等,若需行抗青手术,则容易发生玻璃体溢出、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因此,这类患者该术式也是很好的选择。

成功的关键

对于该手术成功的关键,张教授总结为两点:一是操作规范,二是降低并发症。

任何一种手术的成功,都离不开规范的操作,对于房水引流阀植入手术也是如此。要遵循操作规范,掌握每一步的操作技巧。比如为了避免引流盘周围瘢痕化,需要使用抗代谢药物。尽管国外研究对于抗代谢药物的使用存在争议,但张教授从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对于亚洲人来说,抗代谢药物的使用很重要,并且药物放置的时间、部位和浓度都要遵循标准,术后瘢痕化风险才会降低,盘周包裹才会降低,手术成功率才会提高。

如何降低并发症?张教授认为,这需要医师积累手术经验,掌握手术技巧。比如,前房变浅是植管手术的高发并发症,若在采用引流管结扎法时,结扎太紧会使得引流管不畅,导致手术失败;若手术操作粗暴,结膜下盘周的操作易导致出血,引起术后瘢痕化,同样也会导致手术失败;进行前房穿刺的部位没有把握好,则易损伤角膜内皮、虹膜或者晶状体,引起前房出血,同样会增加术后瘢痕化风险,使得引流管堵塞,手术失败。只有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巧做保障,才能够避免以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张教授强调,应围绕以上两点,做好手术操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以保证手术的成功。

学习曲线以及经验分享

尽管该手术在国内很多地区尚未推广,但实际上该手术比常规的小梁切除手术更安全,只要掌握操作规范和技巧,20-30分钟就能做完手术,学习曲线也比小梁切除手术要短,加之其适应证很广,对难治性青光眼效果显著,临床应用前景广阔,张教授因此推荐大家学习该手术。

而至于该手术的经验分享,张教授表示她在国内做过很多相关演讲,对于手术技巧和经验都有详细的介绍,欢迎大家搜索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此外,在张教授出版的专著《图解青光眼手术操作与技巧》一书中,有一百多页相关内容,引用了几百张图和十几个不同手术技巧的手术视频,全面展示了该手术的方方面面,大家也可以参照此书进行学习。

ai领域的研究成果

青光眼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不但要考虑眼压和房角的情况,还要结合杯盘比的变化和视野情况进行综合诊断,而视野作为唯一评判视神经损伤的标准,在临床上关于视野的报告却存在主观性强的问题,其学习曲线很长,很多青光眼医师对于视野判读仍不能完全把握。中晚期青光眼的视野结合临床体征,比较容易诊断病情。但对于早期病例来说,针对视野报告中只有几个暗点的情况,医师往往很难诊断。因此,早期诊断是目前全球青光眼领域最大的难题之一。张教授在大会上作题为《基于 ai 的青光眼视野与眼底照判读的研究进展》的报告,希望借助于ai的力量, 助青光眼医师和非青光眼医师更好地诊断早期青光眼。

张教授所在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作为全国十大眼科中心之一,与中国科学院深圳技术研究院、商汤科技等机构通力合作,耗时两年,基于三个单位的四千多份视野报告,研发出了视野判读的算法,并已在国际期刊发表了该成果。目前张教授正在把视野报告上升到万级的水平,并进一步优化算法,基于ai诊断视野的app近期即将出炉,接下来将开展多中心研究以验证算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为最终该成果应用于临床做准备。

除此之外,从眼底彩照的角度看杯盘底的大小来诊断青光眼,也是ai在青光眼领域的一个方向,张教授的团队在这一领域也做出了成果。针对网络上有很多眼底彩照数据集,但没有精标数据集的现状,张教授团队集合七位专家的智慧,推出了全球目前最大的青光眼精标数据集,张教授希望所有从事ai工作的研究者都能够应用这些优质数据,共同为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打下扎实基础。

ai应用的现状

张教授认为ai目前的水平仍然比较初级,只能辅助医师诊断,远不能代替医师看病。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快速、低成本和高效,缺点是可解释性差,执行任务时较单一。张教授指出,医学讲究推理和逻辑思维,从这一层面看,ai还需要继续改进,只有具有逻辑分析能力的算法才拥有更广的前景。

如何培养优秀研究生

张教授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自己都严格要求,在培养学生上,张教授看中学生的领导力培养,希望她的学生离开团队后具有独当一面、带领团队的能力。

基于这一目标,张教授对学生有五大要求。


一是要有远大的理想,要清楚未来的自我发展路径。


二是要有明确的科研目的。对于只是想获取研究生文凭的学生,张教授表示他将永远不可能成为优秀的研究生。


三是要有广阔的知识面。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以前对一名博士要求专业技能合格、外语水平高、统计能力强等,而现在则要求更多,对于大数据,ai等知识都要掌握。因此,复合型、跨学科的人才才有成为优秀研究生的潜质。


第四还要有较高的定位,要做“五心人”。即有坚定的信念(决心)、充满自信心(信心),能坚持不懈、永不言弃和持之以恒(恒心),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细心)、沉静心态、打好基础(耐心)。


第五要讲诚信、守承诺、具备很强的责任心。学生对自己的任务给出怎样的承诺,就一定要按时完成。

张教授最后表示,以上五点要求并非每个人一开始入学时就能做到,但她会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并努力去培养他们尽量做到最好。

学术诚信关乎个人与集体

没有诚信的人就不会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而学术诚信则更加重要,不仅关乎个人,更关乎所在单位和国家的荣誉。张教授指出,正如她对研究生的培养要求中所表述的,研究者必须要有明确的科研目的,要有纯正的科研动机。如果根源上的动机不纯正,则很有可能导致学术不端行为。一旦事发,终身受累。张教授劝诫大家守住良心和底线,珍惜个人和集体的荣誉,千万不要做出学术不端的行为。

专家介绍



张秀兰,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山眼科中心临床研究中心主任,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杰出pi。亚太眼科学院院士、亚太眼科学大会青光眼学术委员会主席、亚太青光眼学会理事、亚洲闭角型青光眼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全国神经眼科学组委员、全国青光眼学组秘书。获得亚太眼科成就奖、亚非眼科学会荣誉奖、2014年度世界最有影响力眼科医生100强(第50名)。所在团队获2009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7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apjo杂志副主编。香港中文大学眼科微创手术技术培训顾问委员会委员。

从事眼科学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9年。研究方向包括青光眼与人工智能、青光眼与脑认知、青光眼与微生物等前沿内容。以第一主持人先后承担了26项科研课题,其中1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发表论著200余篇,其中发表sci论文108篇;出版两本专著《图解青光眼手术操作与技巧》、《图解临床青光眼诊治》以及译著《儿童青光眼共识》;两本专著均获得人民卫生出版社“人卫好书奖”最高荣誉奖。唯一连续十年被评为中山眼科中心教学优秀教师并获得奖励,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27名。迄今在全国、世界各地学术演讲403场/次。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