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戏剧与影视专硕(戏剧影视学院)2024年考研上岸指导...(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与影视学科为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学科,也是最早开设电影、广播电视专业硕士的招生单位,在专业建设中一直处于国内 地位。本专业以整合现有实践经验,丰富文化底蕴、扩展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教学理念,力求毕业生具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开阔的戏剧与影视创作视野,技艺精湛,能够独立创作或带领团队完成优秀的戏剧影视作品。在坚实的科研平台及优质的教师团队的支撑下,本专业坚持高质量创新性发展,发挥我校与业界紧密关联的天然优势,通过有效的案例教学等方法,力求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优质的前沿性实践教学内容,专业实践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至今已为全国各级广播电视台、网络媒体、各类影视制作、演出单位及宣发公司、政府及企业宣传部门、高校、文化企业培养了大批戏剧与影视领域的高级骨干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 助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理论功底、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较高的专业调研和创作能力,有较好的外语水平和国际交流能力,成为能够独立从事艺术创作、研发、宣发等相关工作,具有高层次、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研究方向和内容
03 电影创作方向
本方向以电影为核心、传媒为导向,立德树人,培养党和国家所需、能够应对未来电影的挑战、适应国际竞争的高端电影及新媒体作品的创作人才,使之不但能够胜任传统影视业中导演、编剧、制片人等职位,更能够顺应新媒体的发展变化,为党和国家的影视传媒事业,以及经济社会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04 编剧方向?
本方向培养有较高人文素养、较强创新能力的影视剧编剧人才,以影视理论、编剧技巧、类型流派为主要研究对象,培养学生感悟生活,探索、发现并诠释人类的生存空间和叙事空间,以适应不断产业化发展的影视剧创作之需求,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实践机会和创作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创作与创新能力。通过两年在校学习和大量的实践创作,本方向的研究生应具备较高的剧本创作实践能力。
05 戏剧创作方向
本专业重在培养系统掌握戏剧专业和相关传媒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艺术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具备高水平专业技能、艺术创新、项目组织和管理能力的人才,顺应传媒时代对戏剧创作复合型传媒戏剧人才的需求,在戏剧制作人、编剧、导演、表演、舞台监督、舞美/灯光/服装/造型设计、项目管理与运营实务等传媒戏剧专业人才的培养上注重艺术与技术、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成果相结合。
06 广播艺术创作方向
本方向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了解广播艺术作品创作和制作流程中多领域、多环节、多岗位的工作内容,能够运用技术,艺术地表达思想和情 感、清晰地完成广播剧(节目)的方案内容。本方向要求学生掌握声音制作手段,关注新技术新技能,把握广播艺术作品制作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新技巧,探索新内容、创造新形态,制作出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作品,努力探索广播、网络新媒体节目的创新之路。
07 综艺节目策划与创作方向
综艺节目策划与创作培养学生了解综艺节目创作和制作全流程中的工作内容,并由此提出新项目的建设性创新方案。其中包括创意与选题方案、节目形态方案、现场拍摄及后期制作流程方案、节目宣发方案等,在方案的基础上通过摄影、剪辑、特效、节目包装、美术、照明、录音等多个环节,将方案内容完整呈现。本方向要求学生掌握多种电视节目制作手段,关注新技术新技能,把握广播影视制作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新技巧,探索新内容、创造新形态,制作出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作品,努力探索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节目的创新之路。


08 视听创作方向?
本方向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对光影变化、对镜头语言有敏锐的感受能力和独特的观察捕捉能力,能够运用技术,艺术地表达思想和情感、清晰地完成叙事任务的影视拍摄与制作高级创作人才。本方向通过摄影技术、画面构图、运动造型、照明艺术、多讯道拍摄、纪实摄影、艺术摄影、虚拟影像等不同层次的课程,在风格、样式、理念的学习中,理论教学与实践练习相结合,力争在创作中提升专业技能、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师资队伍
本专业教师具备从事戏剧与影视各领域丰富的实践经验,拥有国内一流的师资队伍,其中32 位教授;45 位副教授。团队教师在理论研究、教育教学和艺术创作中均取得丰硕成果,在培养过程中综合考虑专业学位硕士专业型、应用型的培养需求,合理规划导师规模,为学生一对一配备专硕导师组,由学硕导师、专硕导师与业界导师联合培养,充分挖掘校友资源,聘请了一大批在传媒业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媒体人作为业界导师,导师队伍呈现良性发展态势。

人才培养
1.主干课程
视听语言、戏剧导论、导表演艺术、影视剧作研究、导演创作研究、电视文艺策划、专业创作基础,电影大师工作坊等。
2.科研平台
承办中国大学生电视节、亚洲大学生电影节、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大学生单元等,与国内外一流院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协同进行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为学生搭建众多校外实习基地,包括中国网络电视台新媒体实习基地、新华社实践实习基地、“美丽乡村”新媒体平台、中传视友新媒体联合实习基地等。立足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融媒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积极联动各大主流媒体、新闻行业协会、数字网络公司,开展丰富多样的艺术伦理教育实践活动。师生主创作品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广播影视大奖、金鸡奖、金鹰奖、戛纳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斩获诸多荣誉。
3.获奖及优秀期刊论文、发明专利等?
主办、合办《现代传播》《当代电影》《中国电视》等一流学术期刊,出版《大戏剧论坛》,主办中国大学生电视节、齐越朗诵艺术节、亚洲大学生电影展、“一带一路” 国际大学生电影展,推动成立中国高校影视学会 15 家专业委员会、18 个创研中心。
4.学术交流
国家一级学会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创始单位和秘书处单位, 积极引领戏剧与影视学学科高质量发展,并依托学科评议组和教指委平台,提升学科整体水平, 促进专业标准建设。主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球传播论坛”“中国影视高层论坛”“中国高校戏剧影视教育高峰论坛”“‘一带一路’国际影视教育高峰论坛”“艺术与传媒论坛”,积极搭建国家级学术交流平台,构筑戏剧与影视学学术共同体。

毕业生就业去向
除出国深造者外,本学科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各级广播电视台、网络媒体、平面媒体、影视制作公司、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政府部门、企业宣传部门等单位,也有部分毕业生担任与专业相关的其他工作,为传媒艺术行业中坚力量。

2024招生目录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二
③783主题写作?
④883人文社科基础

【2024】783主题写作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科目主要考查考生根据给定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主题提炼、
理性分析和文字表达的能力。
二、考核要点
1.主题提炼能力:具有问题意识,立意诚正,观点明确;
2.理性分析能力:围绕主题展开论证,逻辑结构完整,论证合理;
3.文字表达能力:表述得体,写作规范。
三、考试要求
1.根据给定材料完成一篇论说文;
2.写作要件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
3.写作具体要求:
(1)标题:不超过 30 字;
(2)摘要:200 字左右;
(3)关键词:3-5 个;
(4)正文:2000-3000 字,至少应设置一级标题。
四、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长
1.闭卷,笔试。
2.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长为三个小时

【2024】883人文社科基础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科目考查考生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
二、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文学
考查考生对中国文学发展历程、文艺思潮、代表人物、风格流派、经典作品等方面基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第二部分:文明史
考查考生对人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发展历程的基本脉络,以及不同阶段代表性文明的主要特征、重大成就和不同文明之间交流基本状况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部分:哲学
考查考生对哲学本体论、认识论、伦理观、审美观、历史观的基本概念、核心命题、主要人物和流派等方面的理解与掌握。
第四部分:媒介与社会
考查考生对媒介社会学分析视野,以及媒介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维关系互动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的理解与掌握。
三、试题类型
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四、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长
1.闭卷,笔试。
2.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长为三个小时。
五、推荐参考书目
1.刘跃进主编:《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张世英:《哲学导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美]大卫·克罗图、威廉·霍伊尼斯:《媒介·社会:产业、形象与受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澳]尼古拉斯·凯拉:《媒介与社会:权力、平台和参与》(第二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3.

本文具有一定时效性
咨询课程可以点击主页看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