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考研】真题复习013_致病_伤人_阳气(中医考研多少分上岸)





原标题:【中医考研】真题复习013

本公众号由 远志医研(远志医研平台)所创,本文内容供各位朋友学习参考。

2023版中医考研学霸笔记 现货,现在下单三天内发货,疫情或者快递管控地区发货可能会延迟,不便之处,请谅解。 官方唯一店铺:微店【中国中医考研】,淘宝店【远志医研】,只有这两个店,其他均为冒充及假货 ,注意认准正版,慎防被骗。↓认准以下店铺

淘宝店

微店

23版中医考研学霸笔记发货通知



【答案】d


    风邪

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居、轻扬开泄等特点的外邪,称为风邪。

风气淫胜,伤人致病,则为风邪。风邪为病,以春季为多见,但终岁常在,四季皆有。风邪伤人多从皮毛而入,引起外风病证。风邪是导致外感病极为重要的致病因素,故称 “风为六淫之首。”

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 风邪具有轻扬、发散、透泄、向上、向外的特性,故为阳邪。风性开泄,指其伤人易使腠理不固而汗出、恶风。风邪侵袭,常伤及人体属阳的部位 (头面、咽喉、肌表等),故 《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可见头痛,咽痒咳嗽,面目浮肿等症状。

(2)风性善行而数变   “善行”,指风性善动不居,游移不定,故其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征。如风寒湿三气杂至而引起的痹证,若风邪偏盛,可见游走性关节疼痛,痛无定处,称为 “行痹”或 “风痹”。“数变”,指风邪致病变幻无常,发病迅速。如因风而发的隐疹 (荨麻疹)表现为皮肤风团,时隐时现,瘙痒时作,发无定处,此起彼伏等症状。以风邪为先导的外感病,一般发病急,传变也较快。如风中于头面,可突发口眼斜;小儿风水证,起病仅有表证,但短时间内即可现头面一身俱肿、小便短少等。故 《素问·风论》说:“风者,善行而数变。”

(3)风性主动   “主动”,指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征。如感受外风而面部肌肉颤动,或口眼斜,为风中经络;因金刃外伤,复受风毒之邪出现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等症状,为破伤风。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风胜则动。”

(4)风为百病之长 长者,始也,首也。风为百病之长,一是指风邪常兼它邪合而伤人,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因风邪四季皆有,其性善动,凡寒、湿、暑、燥、热诸邪,常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从而形成外感风寒、风湿、风热、风燥等证。《临证指南医案·卷五》说:“盖六气之中,惟风能全兼五气,如兼寒则曰风寒,兼暑则曰暑风,兼湿曰风湿,兼燥曰风燥,兼火曰风火。盖因风能鼓荡此五气而伤人,故曰百病之长……由是观之,病之因乎风起者自多也。”二是指风邪袭人致病最多。风邪终岁常在,故发病机会多;风邪伤人表里内外均可伤及,可发生多种病证。古人甚至将

风邪作为外感致病因素的总称。如 《素问·骨空论》说:“风者,百病之始也。”《素问·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

2.寒邪

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等特点的外邪,称为寒邪。

寒冷太过,伤人致病则为寒邪。寒邪常见于冬季,当水冰地坼之时,伤于寒者为多,故冬多寒病;但寒邪为病也可见于其他季节,如气温骤降、贪凉露宿、空调过冷、恣食生冷等,亦常为感受寒邪的重要原因。

寒邪袭人所致病证,称为外寒病证。寒客肌表,郁遏卫阳者,称为 “伤寒”;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者,称为 “中寒”。

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寒为阴气盛的表现,故称为阴邪。寒邪伤人后,机体的阳气奋起抵抗。阳气本可制阴驱寒,但若寒邪过盛,则阳气不仅不足以驱除寒邪,反为寒邪所伤,即 “阴盛则阳病”。所以,感受寒邪,最易损伤人体阳气。如外寒侵袭肌表,卫阳被遏,可见恶寒发热,无汗,鼻塞喷嚏等症;寒邪直中脾胃,脾阳受损,可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症;寒邪直中于少阴,损伤心肾阳气,则可见恶寒踡卧,手足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精神萎靡,脉微细等症。

(2)寒性凝滞主痛 凝滞,即凝结阻滞。寒性凝滞,指寒邪伤人,易使气血津液凝结、经脉阻滞。人身气血津液之所以畅行不息,全赖一身阳气的温煦推动。一旦阴寒之邪侵犯,阳气受损,失其温煦,易使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甚或凝结阻滞不通,不通则痛。故疼痛是寒邪致病的重要临床表现。因寒而痛,一则有明显的受寒原因;二是疼痛特点是得温则减,遇寒增剧。由于寒邪侵犯部位不同,因而可出现多种疼痛症状。如寒客肌表经络,气血凝滞不通,则头身肢体关节疼痛;痹证中若以关节冷痛为主者,称为 “寒痹”或 “痛痹”;寒邪直中胃肠,则脘腹剧痛;寒客肝脉,可见少腹或外阴部冷痛等。《素问·痹论》说:“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

(3)寒性收引 收引,即收缩牵引。《素问·举痛论》说:“寒则气收。”寒性收引,指寒邪侵袭人体,可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如寒邪伤及肌表,卫阳郁遏不得宣泄,毛窍腠理闭塞,可见恶寒,无汗等;寒客血脉,则气血凝滞,血脉挛缩,可见头身疼痛,脉紧;寒客经络关节,则挛急作痛,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等,《素问·举痛论》说:“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踡,缩踡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缩踡、绌急,即为寒邪所伤,经络、血脉收引而致。

3.暑邪

凡致病具有炎热、升散、兼湿特性的外邪,发病于夏至之后,立秋以前,称为暑邪。

暑乃夏季的主气。暑为火热之气所化,暑气太过,伤人致病,则为暑邪。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于夏至以后,立秋之前。故 《素问·热论》说:“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

暑邪致病,有伤暑和中暑之分:起病缓,病情轻者为 “伤暑”;发病急,病情重者,为“中暑”。

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暑为盛夏火热之气所化,火热属阳,故暑邪为阳邪。暑邪伤人多表现为一系列阳热症状,如高热、心烦、面赤、脉洪大等。

(2)暑性升散,易扰心神,伤津耗气 升,即升发、向上。暑为阳邪,其性升发,故易上扰心神,或侵犯头目,出现心胸烦闷不宁、头昏、目眩、面赤等。“散”,指暑邪侵犯人体,可致腠理开泄而多汗。《素问·举痛论》说:“炅则气泄。”汗出过多,不仅伤津,而且耗气,故临床除口渴喜饮、尿赤短少等津液不足之症状外,常见气短、乏力,甚则气津耗伤太过,清窍失养而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故 《素问·刺志论》说:“气虚身热,得之伤暑。”

(3)暑多挟湿 暑季气候炎热,且常多雨而潮湿,热蒸湿动,水气弥漫,故暑邪致病,多挟湿邪为患。其临床表现除发热、烦渴等暑热症状外,常兼见身热不扬,汗出不畅,四肢困重,倦怠乏力,胸闷呕恶,大便溏泄不爽等湿滞症状。

4.湿邪

凡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

湿气淫胜,伤人致病,则为湿邪。湿邪为病,长夏居多,但四季均可发生。长夏,又称“季夏”,时值夏秋之交,阳热尚盛,雨水且多,热蒸湿腾,潮湿充斥,为一年中湿气最盛的季节。湿邪伤人所致的病证,称为外湿病证。外湿病证,多由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水中作业等环境中感受湿邪所致。

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湿为重浊之邪,属阴,其性黏腻、停滞、弥漫,其伤人多隐缓不觉,易导致多种病变。

(1)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易阻气机 湿与水同类,故属阴邪。阴邪侵人,机体阳气与之抗争,故湿邪侵袭,易伤阳气。故清·叶桂 《温热论·外感温热篇》说:“湿胜则阳微。”脾主运化水液,性喜燥而恶湿,故外感湿邪,常易困脾,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从而使水湿内生、停聚,发为泄泻、水肿、痰饮等。如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湿胜则濡泄,甚则水闭胕肿。”

湿邪伤人常留滞于脏腑经络,阻遏气机,使脏腑气机升降失常,经络阻滞不畅。如湿阻胸膈,气机不畅则胸膈满闷;湿阻中焦,脾胃气机升降失常,纳运失司,则脘痞腹胀,食欲减退;湿停下焦,肾与膀胱气机不利,则小腹胀满、小便淋涩不畅等。

(2)湿性重浊   “重”,即沉重、附着。湿邪致病,常出现以沉重感及附着难移为特征的临床表现,如头身困重、四肢酸楚沉重并且附着难移等。湿邪外袭肌表,困遏清阳,清阳不升,则头重如裹,如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因于湿,首如裹。”湿邪阻滞经络关节,阳气不得布达,则可见肌肤不仁、关节疼痛沉重或屈伸不利等,病位多固定且附着难移,称之为“湿痹”或 “着痹”。“浊”,即秽浊。湿邪为患,易出现分泌物和排泄物秽浊不清的特征。如湿浊在上,则面垢、眵多;湿浊下注,则小便浑浊或滞涩不利、妇女白带过多;湿滞大肠,则大便溏泄、下痢脓血;湿邪浸淫肌肤,则可见湿疹浸淫流水等。

(3)湿性黏滞   “黏”,即黏腻不爽;“滞”,即停滞。湿邪致病,其黏腻停滞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症状的黏滞性。湿邪为患,易呈现分泌物和排泄物黏滞不爽的特征,如湿热痢疾的大便排泄不爽,淋证的小便滞涩不畅,以及汗出而黏、口黏和舌苔厚滑黏腻等。二是病程的缠绵性。因湿性黏滞,易阻气机,气不行则湿不化,胶着难解,故湿邪为病,起病隐缓,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或缠绵难愈。如湿温、湿疹、湿痹 (着痹)等,皆因其湿邪难除而不易速愈,或反复发作。吴瑭 《温病条辨·上焦篇》谓:“其性氤氲黏腻,非若寒邪之一汗即解,温热之一凉即退,故难速已。”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湿邪类水属阴而有趋下之势,故湿邪为病,多易伤及人体下部。如水肿、湿疹、脚气等病,以下肢较为多见,《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小便浑浊、泄泻、下痢、妇女带下等,多由湿邪下注所致。



【答案】bcd

寒淫证是指寒邪侵袭机体,阳气被遏,以恶寒、无汗、局部冷痛、脉紧等为主要表现的证。

【证候表现】恶寒重,或伴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塞, 流清涕,脉浮紧;或见 咳嗽,哮喘,咯稀白痰;或为 脘腹疼痛、肠鸣腹泻、呕吐;或为四肢厥冷,局部拘急冷痛;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小便清长,面色苍白,舌苔白,脉弦紧或沉迟有力。

【证候分析】多因淋雨、涉水、着衣单薄、露宿、在冰雪严寒处停留、食生饮冷等感受阴寒之邪所致。寒为阴邪,具有凝滞、收引、易伤阳气的特性。

寒淫证常分为伤寒证和中寒证。伤寒证是指寒邪外袭于肤表,阻遏卫阳所表现的表实寒证,又称风寒表证。寒邪束表,腠理闭塞,肺卫失宣,故见恶寒,无汗,鼻塞,流清涕,脉浮紧;寒凝经脉,经气不利,则见头身疼痛等。中寒证是指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气血,遏制并损伤阳气,阻滞脏腑气机和血液运行所表现的里实寒证,又称内寒证、里寒证等。寒邪客于不同脏腑,可有不同的证候特点,寒邪客肺,肺失宣降,故见咳嗽,气喘,咯稀白痰等症;寒滞胃肠,使胃肠气机不利,和降、传导失常,则见脘腹疼痛,肠鸣腹泻,呕吐等症。

此外,临床上寒淫证还有多种类型,如寒滞肝脉证、寒滞心脉证、寒凝胞宫证、寒胜痛痹证等,均可见肢冷,局部拘急冷痛,无汗,面色苍白,舌苔白,脉弦紧或沉迟有力。

【辨证要点】 恶寒肢冷、无汗、局部冷痛、苔白、脉紧或沉迟有力等为主要表现。



【答案】bcd

鸡内金【药性】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功效】消食健胃,固/涩精止遗,通淋化石【应用】1.食积不消,呕吐泻痢, 小儿疳积。消食化积作用较强,并可健运脾胃,故广泛用于米面薯芋乳肉等各种食积证。2. 遗精,遗尿。3. 石淋涩痛,胆胀胁痛。【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末服,每次1.5~3g。研末服效果优于煎剂。【使用注意】脾虚无积滞者慎用。



【答案】e

麦门冬汤【方歌】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肺痿咳逆因虚火,滋养肺胃降逆珍。【功用】滋养肺胃,降逆下气【主治】1.虚热肺痿。咳唾涎沫,短气喘促,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虚数。2.胃阴不足证。气逆呕吐,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数。

养阴清肺汤【方歌】养阴清肺是妙方,玄参草芍冬地黄;薄荷贝母丹皮入,阴虚白喉急煎尝。【功用】养阴清肺,解毒利咽【主治】阴虚肺燥之白喉。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肿痛,初期或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非喘,脉数无力或细数。

玉液汤【方歌】玉液山药芪葛根,花粉知味鸡内金;消渴口干溲多数,补脾固肾益气阴。【功用】益气滋阴,固肾生津,润燥止渴【主治】气阴两虚之消渴。口干而渴,饮水不解,小便频数量多,或小便浑浊,困倦气短,舌嫩红而干,脉虚细无力。

益胃汤【方歌】益胃汤能养胃阴,冰糖玉竹与沙参;麦冬生地同煎服,养阴益胃此方珍。【功用】养阴益胃【主治】胃阴不足证。饥不欲食,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玉女煎【方歌】玉女煎用熟地黄,膏知牛膝麦冬襄;胃火阴虚相因病,牙痛齿衄宜煎尝【功用】清胃热,滋肾阴。【主治】胃热阴虚证。头痛,牙痛,齿松牙衄,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亦治消渴,消谷善饥等。



【答案】b

肺痨【证型】肺痨阴火气阳。【选方】肺痨肺阴用月华,虚火百固秦鳖加;气阴保真或参白,阴阳补天大造茶。【简版】肺痨阴月,火百秦,气保参,阳补天

肺痨(1) 肺阴亏损(初期):月华丸(2)虚火灼肺(中期):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3)气阴耗伤(中后期):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4)阴阳两虚(晚期):补天大造丸



【答案】c

次髎*(cìliáo,bl32)【定位】在骶区,正对第2骶后孔中。【解剖】在臀大肌起始部;当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处;为第2骶神经后支通过处。【主治】①月经不调、 痛经、带下等妇科病证;②小便不利、遗精、阳痿等;③疝气;④ 腰骶痛, 下肢痿痹。【操作】直刺1~1.5寸。

真题练习小程序→ 零一远志医研

2022年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大纲变动说明

您值得关注的中医考研系列公众号

远志医研:强大中医知识系统、中医真题解读

远志医研平台:远志医研旗下,汇中医考研资讯、知识、答疑,涵盖初试复试

【22排名】2022年各高校中医/中西医专业排名(软科版)

【23考研】2023版远志医研方剂歌诀发布

【23考研】2023版远志医研中内歌诀

【23考研】2023远志医研中药功效及其他真题点总结

【远志医研】近五年中药真题出题分析及复习策略

【远志医研】近五年中医基础理论真题出题分析及中基冲刺复习建议

【远志医研】近五年方剂真题出题分析及复习策略

【远志医研】近五年中内真题出题分析及复习策略

【远志医研】近五年针灸真题分析及复习策略

【远志医研】近五年中诊真题出题分析及题目

2022年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大纲变动说明

【中医专硕大纲】2022年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原文

【22大纲新增】2022年中综大纲新增方剂方歌

【22大纲新增】中综大纲新增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补充资料

【22大纲新增】中医内科学阳痿、颤证考查范围增加内容

【22大纲新增】《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

【22大纲新增】《药品管理法》中关于药品研制和注册的规定

【22大纲新增】《民法典》中关于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的规定;关于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关于医疗损害责任的规定

【22大纲新增】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

2022年各中医院校招生简章与招生目录

2022年中医考研各中医院校专业课考查科目范围

【远志医研】针灸治疗各论各病主穴该怎样记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